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由江苏省政府信访局编制。报告全文包括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情况、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六个部分,所列统计数据的期限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本报告电子版可在江苏省政府信访局门户网站上下载。如对本年度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江苏省政府信访局办公室联系(地址:南京市鼓楼区漓江路29号;邮编:210036;电话:025-83566802)。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江苏省政府信访局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苏政办发〔2018〕42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办发〔2018〕45号)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积极加大信息主动公开力度,认真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细化主动公开范围和公开目录,实施主动公开信息动态更新。依托江苏省政府信访局门户网站、“江苏信访”微信公众号、“江苏省政府信访局”政务头条号等信息公开平台,及时主动公开信访工作重要信息、相关政府文件和人事管理、财政预决算信息等。
2018年,江苏省政府信访局门户网站点击量共计45.74 万次,主动发布信息1165条。其中,政策文件类信息72条,要闻动态类信息622条,其他信息471条。“江苏信访”微信公众号全年发布信息394条,订阅人数1.9万人;“江苏省政府信访局”政务头条号全年发布信息435条,粉丝量4.9万人,累计阅读量513.7万次。
此外,江苏省政府信访局还积极对接新华社、法制日报、新华网等中央媒体和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等省级媒体,联合开展重要信访工作主题宣传报道,扩大信访工作宣传面,其中《【改革•足迹 信访访谈“1+1”】江苏“一二三四一”谋划新时代信访工作》、《江苏信访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半数信访者选择网上信访》等信息在新华网、新华日报等媒体发布。通过“江苏信访”微信公众号开展“贯彻新思想 展示新作为 开创新局面”微信创作大赛,获得广泛好评。
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江苏省政府信访局全面畅通依申请公开受理渠道,依法依规做好依申请公开受理、办理、送达、服务等工作。除在局门户网站设立依申请公开通道外,还通过信函、传真、现场等途径接受群众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所有依申请公开资料全部存档备查。对于群众所提出的申请,能当日答复的当日予以答复;不能当日答复的,做到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2018年,江苏省政府信访局共受理群众依申请公开事项36件,其中通过门户网站依申请公开通道申请34件,来信申请2件。群众向江苏省政府信访局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事项,多以反映信访诉求为主,共29件,占申请总量的80.56%;要求公开过程性信息的1件,占申请总量的2.78%;要求公开其他政府部门文件的6件,占申请总量的16.66%。依申请公开事项中,不属于江苏省政府信访局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35件,占申请总量的97.22%;不予公开的1件,占申请总量的2.78%。所有依申请公开事项全部按期依规进行回复。
三、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8年度,江苏省政府信访局未向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2018年度,江苏省政府信访局无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案件。
五、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情况
按照江苏省财政厅《关于2018年省级部门预算的批复》和《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8年省级预决算公开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江苏省政府信访局在2018年2月24日发布《江苏省信访局2018年度部门预算公开》;按照江苏省财政厅《关于省信访局2017年度决算的批复》要求,江苏省政府信访局于2018年8月24日发布《江苏省信访局2017年度部门决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备注:江苏省信访局在2018年江苏省机构改革中调整为江苏省政府信访局,本段关于财政预决算信息均在机构改革前所发布,标题仍采用原机构名称。)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2018年,江苏省政府信访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成效明显,主动公开积极有为,依申请公开办理规范,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面对信访群众以提出信访诉求为主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缺乏有效的引导,大多数申请人认为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可以帮助其解决自身信访诉求,但这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初衷背道而驰,需要进一步有效引导和宣传。2019年,江苏省政府信访局将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政务公开的要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不断加大主动公开力度,加强信息公开平台优化整合,扩大公开途径和方式,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