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冰再久 真情也能融化
——苏州市吴江区成功化解一起40年信访积案的启示

发布日期:2018-10-09 07:3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省政府信访局


近日,苏州市吴江区在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战活动中,通过“区、镇、村”三级联动、“劝、解、帮”三方发力、“情、理、法”三效合一,成功打通信访人施某的心结,化解了该区“史上最久”一件信访积案。

一、积案由来

该区信访人施某曾在“文革”期间受到迫害,身体留下病患,1969年落实政策平反,先后被安排到村办小学、乡镇及企业工作,后都因其擅自离岗失业。1978年,镇党委政府通过再次复查,按当时政策的上限给予其经济补偿。但施某对此并不满意,开始走上信访之路,这“一走”就是40年。看着同村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自家的光景却越过越差,巨大的落差让他执念更深,尤其是其儿子失业离婚、身体病痛缠身,施某更是将种种不堪归结于“文革”的迫害,转而幻想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向政府提出经济赔偿,从最初几万元步步涨到上千万元。期间,当地干部耐心劝解,亲戚朋友好心开导,曾让他有过些许动摇,但他始终没有打消放弃的念头,把大量的精力消耗在无效的折腾中。

二、化解过程

施某的信访事项,曾与1969年、1978年两次复查,均已按政策落实到位,出具了书面调查结论。当地政府对施某也先后三次安排工作,并十余次对其信访事项进行会办会商,在尊重历史事实和结论的前提下,长期给予其关爱帮扶,对他从不放弃,工作从未间断。当地政府历届主要领导都亲自过问,亲自协调,想方设法想解开其心结,化解这一积案。十年来,镇村干部经常上门走访,给他推荐工作机会,派人陪同至苏州、上海等地医院就诊。镇信访办主任坚持包保责任不间断,经常与他拉家常、问长短,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不厌其烦做工作,劝其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逐渐与施某建立了感情,获得了信任。近年来,施某心态有所缓和,开始上班挣钱,信访次数越来越少。

今年6月,吴江区开展了法治信访宣传月活动,曝光了典型案例,镇信访办主任对施某也进行了针对性的法治宣讲和心理疏导。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一句句用心的开导,特别是一位老户的亲身经历、反省独白和大家的用心良苦,终于软化了施某“坚硬”的内心,他眼含泪花说出了一直想说、但一直又不愿意说的心里话:40年一意孤行、执着信访,我没有好好经营家庭、教育子女,致使儿子离婚失业、亲戚断绝来往、邻居村民难以相处,这是一条不归路啊。勤劳致富只有靠自己,不劳而获更是异想天开,我已经老了,再这样继续走下去,结果岂不是比案例中的人还要惨?

看到时机成熟,区信访局与当地镇政府趁热打铁,主动积极工作,根据施某家庭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出一揽子的帮扶方案:把施某纳入低保范围,对其孙子进行结对助学,列入帮扶对象;镇村帮助其儿子找到新的工作,通过调解劝说其儿媳回家,一家人再次团圆。为此,施某真正醒悟,原来党委政府一直都在帮他,从没有放弃过他,他发自内心地表示感谢,主动要求签定停诉息访协议。

三、几点启示

一是主动作为,永不放弃。信访积案大多是历史遗留问题,时间跨度大,涉及部门多,缺乏政策法规支持,加上信访人执念深、要求高,化解难度极大。施某信访起因虽源于“文革”冲击,早已平反落实,没有支持补偿一说,但本质在于其家庭贫困、儿子离婚失业等现实问题。信访部门、属地政府不等、不靠、不要,积极协调奔走,主动作为,多次会商会办,在坚持法理事实的基础上,不间断走访帮教,给予其关怀照顾,让信访人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是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区镇领导多次带案下访,实地调研指导,设法寻求化解之道。镇主要领导亲自关心,亲自约谈,亲自研究帮扶方案。镇村包保干部十年如一日,经常走访交流,在生活、看病、孩子就读等方面给予帮助。即使在施某不再信访的几年里,始终一如既往,没有间断。待时机成熟,区信访局会同镇政府数次研究方案,几易其稿,联合见面签约。正因为工作持之以恒,措施环环相扣,最终推动积案得以化解。

三是以情相交,真情感化。信访老户的诉求大多超越政策法律范围,于法无据、无法可依。政策规定是条条框框的死杠杠,而信访人的家庭困难却是实实在在的活现实,单纯讲政策、讲道理有时苍白无力,信访人也难以接受。只有看清本质,抓住本源,切中要害,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通道”;只有建立信任,走进内心,排忧解难,才能让信访人思想转化,停诉息访。冰封再久的心,终有被真情融化的一天。




 

(来源:苏州市吴江区信访局)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