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全省广大信访干部牢记宗旨,不辱使命,恪尽职守,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9月起,全省信访系统开展了寻找“最美信访干部”活动。经过基层推荐、群众评议、评委打分、媒体监督、网上公示集体研究,从全省28名候选人中评选出马学平等10名同志为“江苏最美信访干部”。
这些同志长期战斗在信访工作一线,是贯彻群众路线、践行“两学一做”的优秀典型,是信访战线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展示江苏最美信访干部风采,近期,省信访局联合江苏法制报,开设“最美信访干部风采录”专栏,向全省介绍10名“江苏最美信访干部”先进事迹,用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展现我省群众工作的精神风貌,传递好声音,汇集正能量,以形成“人人争先进,事事创一流”的环境氛围。
乐用柔肩担道义
——记江苏省最美信访干部、泗阳县信访局局长马学平
“你对群众有多真,群众对你的感情就有多深。”这是泗阳县信访局局长马学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0年5月,担任泗阳县信访局局长的马学平,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信访工作的突破口,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狠抓初信初访办理,稳步推进老户治理,通过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信访积案化解、信访信息化建设等活动,使一大批信访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出和谐稳定的环境。特别是她在信访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两条线工作法”“八合一”维稳工作机制、《民意会客厅》等创新举措在省市推广运用,省办信工作暨无理信件认定终结、市“分级达标、同档竞赛”、市信访信息化建设工作等现场会选择在泗阳召开,都是对她工作的褒奖。
“信访问题无小事,百姓利益高于山,只要是涉及到群众利益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情在群众面前,再大也是小事。”
——马学平
与马学平同行时,发现她下楼梯时先迈右腿,好像左腿比右腿稍短些,问其原因,知情者给记者讲起“轮椅上的信访局长”的故事。
2010年6月2日,马学平在接访会办一批集访时不慎摔倒,致左髌骨折。即使住院治疗期间,她的心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工作。病床上每天接不完的工作电话,连医生和病友都知道她是做信访工作的。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但马学平休养不到2个月,就坚持每天乘坐轮椅上下班,为了方便接待信访会办,还特别搬到一楼办公。
2010年8月26日晚7点左右,马学平接到公安部门报告,约有100余名泗阳籍人员已经到南京,准备次日上午到省政府集访维权。接到预警信息后,她立即会同县公安局、民政局等单位负责人,连夜赶赴南京。当夜11点赶到南京的马学平,拄着双拐与信访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释法析理,并承诺第二天上午接待他们,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帮扶救助生活有困难的信访人。在马学平一行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信访人当夜——即凌晨2点集中乘车返回泗阳。次日上午10点,信访人代表看到“黑眼圈”的马学平乘坐轮椅出现在县人民来访接待中心,热情接待他们时,深受感动,当即表态:马局长你能这样真心对待我们,我们一定支持您的工作,不再上访,如果有困难,我们直接到县信访局反映。
马学平及时处置,避免了一起群访事件的发生,而“轮椅上的信访局长”的故事也在我省信访系统广为流传。没有得到很好休养的马学平,小腿因此落下了后遗症:每逢阴雨天气都会隐隐作痛,甚至留下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毛病。
据不完全统计,马学平任职以来,已累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万件次,处置会办信访案件4652件,信访总量年均下降16%以上,信访积案化解率达89%,非法进京上访数保持“零纪录”,信访秩序持续好转。
信访工作责任重大,一端是党和政府,一端是老百姓,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就是要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能为党委、政府分忧,能为老百姓做点实事,苦点、累点,受点委屈不算啥。
——马学平
基层信访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涉及面广,这让马学平意识到,干事只靠热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和素养。她在提升自己处理信访矛盾的能力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举措,以全面提升基层干部处理信访事项的水平。她倡议在县电视台开设《民意会客厅》栏目——旨在把“信访窍门”告诉百姓。通过信访政策宣传解读、案例剖析个案指导,聚焦问题矛盾化解,倒逼有权处理单位将“信访事项核实处理到位、信访对象疏导教育到位”。自2015年8月开播以来,已录制播出26期,在媒体平台和网络视频点击播出超过30万次,实现了信访量下降、信访积案减少、信访秩序持续转好的良好信访生态。
信访工作的归宿和落脚点就是依据政策、法律的相关规定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马学平
2016年6月,临河镇村民云某通过省长信箱反映:云渡村村干部非法占用土地、违规办理低保,多次到镇村反映问题得不到答复。该信访被列为省信访局交办重点信访事项。
接到省信访局交办通知后,马学平立即调阅信访人云某信访卷宗。经核实:信访人诉求无事实依据。只因他与村干部有矛盾,意图泄私愤,故被认定为无理信访。据镇村干部反映:信访人云某性格暴躁、偏激,是村里的“刺头”,只要按照程序办理信访终结即可。但一贯坚持“案结事了,让群众满意”的马学平,不同意镇村干部的说法,她亲自到云某家中下访,当了解信访人云某是残疾人的特殊情况后,她联系县电视台、残联、民政等相关部门,给云某提供创业项目政策和资金扶持,让信访问题得到化解的同时,也让云某的生活有了希望。近期,云某写了入党申请书积极争取入党,并参与镇村事务,协助镇村做好其他信访人工作,从“刺头”变成了“创业能手”“正能量”。
群众有诉求必须答复,让来访群众对问题的解决感到有盼头、有希望,是马学平消解信访人心头之怨之怒的方法,因此,马学平被信访群众亲切称呼为“知心马大姐”。群众有想不通的事,都愿意找“马大姐”当面说说,遇到有过不去的坎,都愿意给“马大姐”打电话谈谈,故马学平保持着每个月接听群众来电都在2000分钟以上“记录”,也是她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秘诀。
(来源:江苏法制报 2016年11月17日二版)